主辦方官網-展位申請咨詢熱線:楊浩18964878976(銷售總監)" />
作為進博會企業展的六大展區之一,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匯集了全球10大醫療器械企業、10家世界500強制藥企業,展示了眾多全球首發、亞洲首秀、中國首展產品,不僅描繪出未來醫療的美好圖景,也彰顯出跨國企業扎根中國市場、惠及中國患者的決心和信心。
頂尖產品集中展示
在科技含量高、上新速度快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知名跨國醫藥企業帶來了各自的頂尖“黑科技”產品,也為人們帶來了洞見未來、擁抱健康的機會。
在GE醫療的展臺前,無線雙面探頭口袋超聲Vscan Air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這款可以裝進口袋的超聲是世界上最輕便的無線雙探頭超聲,可以拓展到更多臨床場景,讓醫生隨時隨地對患者進行全身掃描。據介紹,今年進博會,GE醫療帶來近30款融合全球資源和中國智慧的創新產品,其中10款為中國首發首展。
愛爾康展臺前活動密集,多款全球創新成果集中發布。其中,搭載全球首臺可采集患者全眼光學數據的設備InnovEyes Sightmap眼科綜合測量儀、可生成3D虛擬全眼模型的Wavelight Plus全光塑技術是全球首發;LuxOR Revalia眼科顯微鏡是愛爾康在中國推出的首款眼科顯微鏡……
“中國是愛爾康重要的增長市場。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我們一直穩步增加投資。在進博會這一重量級、開放性平臺參展,對于創新產品落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愛爾康中國區總裁柯瑞德說。
創新藥械加快落地
參展商們習慣把通過進博會推動加速審批、實現“展品變商品”的創新藥物稱為“進博寶寶”。近年來,每屆進博會都有不少“進博寶寶”誕生,進博會已經成為推進創新藥械落地的“加速器”和“孵化器”。
連續6年參展的賽諾菲已有多項產品從展品變商品,其中一款“明星產品”達必妥是進博會“溢出效應”的見證者,從獲批、上市到醫保落地的每一步都體現了“中國速度”。自2018年第一屆進博會上“首秀”后,2019年達必妥就被納入第二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2020年7月,其獲批成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適應癥,比計劃提前了2年;獲批后到供藥僅用25天,產品上市5個月后即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今年進博會前夕,達必妥再次獲批新適應癥。
諾華展臺前的英克司蘭鈉注射液也是進博會“溢出效應”的典型案例。這款全球首創超長效降血脂針于2021年11月在海外獲批后首次亮相進博會,隨后,通過“先試先行”等創新舉措,相繼落地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今年8月份在國內正式獲批,目前已經在我國多地醫院開出處方。
“進博會為推進創新藥物上市的整體進程提供了重要助力,已經成為全球頭部醫藥企業鏈接中國市場的重要渠道。”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介紹,今年是吉利德科學公司第二次參加進博會,公司去年在進博會重點展示的兩款創新藥物今年成功在國內獲批上市,這讓吉利德更加堅定了扎根中國市場的想法。“今年,當吉利德中國提出參加第六屆進博會并大幅擴大展臺面積的申請時,很快獲得了總部的批準,這表明總部對于我們在中國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本土化布局加速推進
近年來,“本土化”是各大跨國醫藥企業在華發展的一大關鍵詞。在進博會上可以看到,和以往的投資建廠、本地生產等相比,當下跨國藥企加速本土化布局已經深入到創新研發、生產流通等各個方面。
“這是拜耳健康消費品本土化研發創新的重要成果。”11月6日,拜耳健康消費品專門針對中國本土患者推出的達喜復方消化酶膠囊(Ⅱ)在進博會完成了首秀。拜耳健康消費品首席科學官、全球研發負責人戴維·埃文登·查利斯(David Evendon-Challis)介紹,近年來,公司與本土伙伴不斷深化合作,探索更多適合中國消費者的保健解決方案。“中國不僅是我們必須贏得的關鍵市場,也將成為全球其他市場增長的催化劑。”查利斯說。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六年進博之旅,是外資企業與中國本土醫藥研發力量融合發展的見證。首屆進博會上,復星攜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初次亮相。次年,Ion機械臂輔助的導航支氣管鏡系統入列。2020年單臂手術平臺達芬奇SP手術系統亮相。今年,直觀復星國產達芬奇Xi系統在進博會期間宣布正式上市,將惠及更多中國醫療機構和患者。
在流通環節上,跨國企業與國內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合作,共同豐富醫療機構應對疾病的手段,增加患者對創新產品的可及性。阿斯利康、歐加隆、赫力昂、暉致等7家企業在進博會期間與高濟健康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從藥房服務能力建設、供應鏈數智化升級、安全用藥等更多層面探索新型慢病患者管理模式。艾爾建美學旗下科技護膚品牌絲緹珂與國藥集團醫療管理有限公司和悠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供應鏈、線上線下渠道擴展等開展合作,加速產品進入消費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