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官網-展位申請咨詢熱線:楊浩18964878976(銷售總監)" />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黎靈希)日前,深交所聯合北京經信局舉辦“發揮深市醫療器械龍頭引領作用,積極培育地方新質生產力”座談交流活動,邀請行業內頭部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投資機構、證券公司等相關負責人參加,圍繞醫療器械產業并購整合、股權融資、產業鏈配套等方面深入交流,齊聚產業鏈交易各方,共同助力北京醫療器械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
依托豐富的科研資源、醫療資源以及基礎研究能力,北京的醫療器械產業創新能力突出,一直是北京市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產業之一。
據了解,此次北京經信局精挑細選了14家北京醫療器械行業的專精特新企業,參與座談交流活動。這些企業都具備高精尖、高成長、高質量,科技創新強、獨門絕技強的鮮明特征,是醫療器械領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主體。
“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6家深市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齊聚一堂,尤其還有4家外地企業專程趕赴現場。”北京經信局中小企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讓上市公司與專精特新企業雙向奔赴,共促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
在座談交流會上,魚躍醫療、樂普醫療、歐普康視等6家上市公司各自介紹公司發展方向、關注的重點賽道以及能為專精特新企業賦能的領域。其中,九安醫療、英科醫療等公司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公司在海外市場有較深的布局,能夠幫助友商產品出海,在海外協同上有優勢。
唯一一家上市醫院代表三博腦科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服務依賴新科技、新技術驅動,醫療臨床是新科技、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公司可以幫助合作伙伴用臨床的思維去開發產品,并為產品提供市場。
上市公司開放、坦誠、務實的開場介紹,點燃了在場專精特新企業的熱情。昆邁醫療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公司對接到了產業端、資本端等眾多資源,為昆邁醫療提供了下一步發展的新思路。公司將進一步積極擁抱市場和產業,通過資本賦能,在擴大業務規模的同時,和上下游企業形成業務聯動,真正推進產業全鏈條的整合。
昆邁醫療以超靈敏弱磁成像為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為無液氦量子腦磁圖,可以無創傷、無輻射地對神經活動進行實時探測與成像,在臨床腦疾病診斷、腦科學研究以及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湃醫療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座談活動匯聚了來自上市公司、券商、投資機構等不同主體,是進行資源整合的一次非常好的交流機會,對企業未來的資本戰略規劃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圖湃醫療旗下擁有眼科OCT、眼科手術顯微鏡、光學生物測量儀等產品管線,各產品技術水準均達到全球領先,核心器件自研率達95%。目前,在中國排名前100的眼科醫院,圖湃產品已實現100%全覆蓋。
通過本次活動,博邦芳舟也與相關上市公司建立了聯系。據悉,博邦芳舟的“無創血糖儀”是國內首款獲批的無創血糖儀產品。公司的核心技術已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填補了國內該項醫療器械領域的空白。“對于公司在研產品,相關上市公司也表示會提早介入。”博邦芳舟相關負責人說。
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凸顯
年初,邁瑞醫療披露擬收購科創板上市公司惠泰醫療控制權,打響了2024年國內醫療器械產業整合的第一槍,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
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壯大往往伴隨研發與并購。與新藥10年以上的產品周期不同,醫療器械領域技術迭代快,產品周期較短,每一次新產品的推出,往往對上一代產品產生顛覆性影響。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除了自身研發外,通常會不斷收購創新技術企業以加強外部研發,并購已經擁有成熟技術的同行競爭對手。
同時,醫療器械行業細分領域眾多,產品種類復雜,企業經常面對行業細分領域的天花板,通過并購來豐富產品矩陣,幾乎成為醫療器械龍頭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近年來,市場各板塊并購重組認定標準和定價機制進一步完善,證監會先后發布延長發股類重組財務資料有效期、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等新規新政,市場化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為并購重組持續活躍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空間。
深交所把支持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著力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實現關鍵領域技術突破與戰略布局,聚焦服務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產業整合。
2023年,深市公司披露的67單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中,以橫向并購、縱向并購等方式進行產業擴張整合交易37單,以剝離資產聚焦主業為目的的產業精簡整合交易14單,合計占比超過75%,產業并購日漸成為主流,盲目跨界情況得到較大程度修正。
同時,創業板注冊生效的重組項目超過70%的收購資產集中于戰略新興產業,并呈現出國企專業化整合深入推進、民營企業競逐補鏈強鏈等諸多亮點。
當前環境下,市場各方對并購重組市場發展和功能發揮有著更多期待。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當中明確,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提升投資價值,多措并舉活躍并購重組市場,鼓勵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工具實施并購重組、注入優質資產。
某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投資過程會更注重標的公司的商業化能力以及其是否已獲得產業方加持。“如果有產業方投資人下注,項目會更容易商業化,未來產業方收購標的公司,財務投資人也多一條退出渠道。”
“這次座談交流活動上,好幾家上市公司和投資機構都加了我的微信。”某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談到:“當面對收購時,創始人最應考慮哪些重要問題,這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領域,與此前計劃IPO有很大區別,希望深交所能再組織一次培訓。”